上學期有一個文化交流的作業呈現方式不限 設計影片服裝 任何東西都可以
目的是觀察一種文化交流 以文化 社會 歷史 藝術 等等背景 作深入研究並轉換成設計
除了最後成品並繳交一份研究檔案
我剪了一個影片 是關於北京奧運 我的論述是北京奧運造成本世紀最大的文化交流之一
源自於好久以前看了陳文茜一個報導“世界性展會是城市快速升級的最佳武器“
印象就一直很深刻
當初剪完不覺的有多差 現在回頭再看 的確有點糟
以研究的角度而言
架構不明確 沒有主觀論點(當然可以歸咎於我不敢自己講英文啦) 過度偏向聳動渲染
以設計的角度而前
完全沒有設計 單純描述性的呈現資料內容 並且不包含個人吸收解析轉換整合
我想是當下太沈浸於自己的氣氛 只是想表達一種內心的激動
以紀錄片的心情 以剪接師的心情 以台灣人民的心情
有別於一百年前的閉關自首 中國這次敞開大門 讓世界建築師盡情發揮 打造全新城市
雖然不若巴賽隆那那樣經典 也很驚人
在美學經濟的建築戰爭中 這些鬼斧神工確實為北京贏得許多能見度
這狀況雖然我在幾年前就預見 邊看還是會驚呼
這幾年 不管是西藏獨立或是人權問題 環保問題
很多都因為北京即將主辦奧運 以及他在申奧前提出的承諾 而被西媒放大檢視
我們大概對中國很熟悉 所以看這些新聞都很麻木
但是我也是到這後才發現 他們對中國的認知與興趣確實是這幾年的事
我不否認這壯觀的背後 有很多問題
包括傳統建築胡同如熱帶雨林般的消失 為了遷村及興建前衛建築被犧牲的殘酷故事
整個奧運事件被政治化的程度 都值得探討
進步國家在耗盡資源 經過帝國主義洗劫他國資源後(像是過往的英國)
總是堂堂的指責發展國家枉顧人權 製造環境污染
然而也確實只有稍有權力的政府可以快速推動國家經濟發展
回頭看看歷史 哪一個不是這樣 工業革命後的英國 戒嚴時期的台灣經濟奇蹟
民主 則需要豐厚的人民素養及良心所支撐 否則容易形成濫權
我想說的是
這過程中中國展現出睡龍甦醒的決心很令人震懾
十三億人的企盼 等了一百年
日以繼夜工作八年的工人 幾百萬志工全力以赴
想要展現給世界這個國家實力的意圖 是傾全國之力
一瞬間爆發出的能量跟野心著實很令人毛骨悚然
北京上海確實真的是國際化的規格了 透過他長時間的城市規劃 例如北京金融街的規劃
(雖然我去上海因為公民素質例如不遵守交通 隨地吐痰扔垃圾 不排隊 甚麼都要擠
讓我對聽聞已久的亞洲國際大都會很失望...)
包括世界最大航廈一建完即著手興建下一個機場 因為他們預估2015年首都機場就會飽和....
地大人多真的還是很多優勢
想起一位前輩跟我說過在上海做行銷的預算真的比台北大太多 好做太多 就是很好的例子
台灣沒有人海戰術 真的要靠精緻文化創造優勢了
記得李崗導演曾經說過 台灣已經沒有古裝戲的市場 他都去對岸幫忙時裝戲脫離那骨俗氣
不然說真的 跟八百年古都 幾千年大塊山水相比 台灣極力想發展的觀光產業 真的不夠看
李安在跟張藝謀競標總藝術指導時說了:
中國的問題是太多東西不知道怎麼擺進去 不像雅特藍大的問題是沒東西擺
可見文化背景的支撐還是很重要
林銘煌曾經寫過 台灣的設計與創意產業 試圖帶入很多中文文化的背景 卻不夠道地與精緻
這是台灣設計的問題
其實設計不只是設計 生活是設計 企業是設計 品牌是設計 國家是設計 設計無所不在
我們是時候該想想 台灣的文化 到底是甚麼了
- May 03 Sun 2009 08:27
Unit 1.3. Culture Exchange - Beijing shaped by the Olympic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